本文章廣告來源:Google廣告
背景
飲食營養狀況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子,亦是國民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營養健康調查則是監測國人營養與健康狀況,以提供政府制定健康相關政策與計畫評估參考之必要作為。
我國自1980年起開始執行全國營養調查,先後於1980-1981及1986-1988年度採用實際食物測量進行家庭膳食攝取狀況、兒童身體發育調查。自1993年起開始辦理一系列之「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NAHSIT)」,包括於1993-1996年針對13-64歲國人蒐集24小時飲食回憶,同時針對4-12歲兒童進行飲食習慣調查。其後為瞭解特定年齡層狀況,於1990-2000年進行老年人營養調查,於2001-2002年以國小學童為調查對象,於2005-2008年以0~6歲兒童及19歲以上成年人為對象調查對象;2010-2011年進行國中及高中學生營養調查,以及於2012年進行國小學生營養調查,分別辦理之不同年齡層人口群之國民營養調查計畫。
自2021年起,為契合當前以每四年為循環週期之橫斷調查設計,計畫名稱重新訂定為「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調查目的
樣本及抽樣方法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使用多階段分層集束抽樣設計,樣本族群為全年齡層人口,另外排除懷孕、哺乳婦女、無自主意識者及機構照護之居民。
調查內容及方法實價登錄
調查內容包括個人飲食習慣(包含飲食頻率及24小時飲食回憶)、身體活動量、身體狀況及環境暴露等風險因素,本計畫健康及行為指標包括:
1. 行為指標
(1)飲食行為(營養素及鹽攝取狀況、含糖飲料攝取頻率等)
(2)飲食信念
(3)身體活動
(4)體重控制
(5)菸酒檳榔
2. 健康指標
(1)營養狀況(維生素、礦物質等)
(2)體位狀況(過輕、過重、肥胖)
(3)身體組成(肌肉、脂肪量)(自110年起未納入骨質密度檢測)
(4)代謝症候群
(5)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心電圖、心臟病等)
(6)貧血
(7)糖尿病
(8)腎臟病
(9)身體功能(認知及生理)
(10)疾病及生育史
(11)呼吸系統疾病(氣喘、慢性肺阻塞等)
(12)環境暴露
調查問卷訪問於受訪者家中進行,身體測量則是在各集區設置標準化測量所需專業器材之行動體檢站進行。
留言列表